國家對輻射環境監測非常重視,每年要求上報監測數據并編寫輻射環境質量報告書。國家要求報的監測項目有:陸地γ輻射(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γ輻射累積劑量)、氚、氣溶膠、沉降物、降水(3H、210Po、210Pb)、水、土壤和底泥、生物等。而我站目前能上報的監測項目有: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氣溶膠中總α、總β、水中總放、90Sr、137Cs、土壤中238U、232Th、226Ra、40K。
輻射環境監測主要包括: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監測和事故應急監測。
發達國家輻射環境監測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美蘇兩國進行大氣核試驗。近二十年來,隨著核電站的建設、運行和核技術應用的發展,世界各國均成立了輻射環境監測機構,建立了完善的輻射環境監測網站和實驗室。我國的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環保局組織各省建造城市放射性廢物庫和開展“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
輻射環境監測網是我國輻射環境保護事業的基礎設施之一。由于輻射環境監測起步較晚,環保投入少,目前我國的輻射環境監測能力不僅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不能滿足我國輻射環境保護的需要,而且也不能勝任目前所承擔的任務,與我國目前的非輻射環境監測能力水平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
儀器設備缺乏,監測方法不配套,分析手段不全,事故應急響應能力差。因此,抓緊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的建設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
什么是輻射防護監測呢?為了判斷和估計電離輻射及放射性物質的存在水平及它們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有害影響,而對電離輻射和放射性物質所進行的測量,稱為輻射防護監測。輻射防護監測包括輻射測量及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1 關于《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1 術語
電離輻射──能夠通過初級過程或次級過程引起電離事件的帶電粒子或(和)不帶電粒子。在電離輻射防護領域中,電離輻射也簡稱輻射。
應急──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或減輕事故后果的狀態。有時也稱緊急狀態。
輻射環境質量──指環境中輻射品質的優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