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值破3000億元大關 通用零部件破蛹化蝶正當時
2012-05-19
當競爭模式升級,且自主創新成為企業的自發行動時,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其行業便開始了一個“破蛹化蝶”式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正是如此。
在“三基”產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時,這一產業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結構轉變正在加速,轉型升級初見成效,聚集效應日益明顯,資源配置日趨優化等。
即便去年環境復雜,該行業也依舊取得了總產值和進出口均創歷史新高的可喜成就。
總產值破3000億元大關
提及行業的發展,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長明用了“欣喜”二字。
他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說,經過近幾年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考驗,金融危機的教訓,以及企業自身運營發展的實踐,“機械通用零部件企業已摒棄了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低層次產品生產方式和低質、低價的競爭模式。”
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很多企業已加速了發展方式的轉變,產品轉型升級也初見成效。“堅持‘由大向強’的轉型發展理念已成為全行業企業的共識和行動。”王長明表示,2011年通用零部件行業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不斷趨于改善。
據通用零部件協會透露,2011年該行業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3037億元,同比增長了21%。其中,齒輪、緊固件的產值分別達到1780億元、680億元,同比增長了22.7%和21%;鏈條、彈簧、粉末冶金和傳動聯結件也都保持了19%左右的增長(見圖)。
同時,該行業的進出口總體運行良好,均實現了創歷史的最高值——進出口總額達到了27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3%。其中,進口額為169.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4.9億美元,同比增長37%。行業進出口總體仍為貿易逆差,差值為64億美元,但逆差值同比下降8%。
據悉,緊固件的出口額為48.7億美元,同比增長33%,并占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出口總值的46%;齒輪的出口額為38.4億美元,同比增長41%,占行業出口總值的36%;鏈條出口額為10.6億美元,增長率為35%。3個分行業合計出口量占據行業總出口額的93%。
轉型升級成自發行動
而除了有上述硬邦邦、顯而易見的數據支撐外,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的變化還有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該行業在裝備制造業中地位和作用的有效提升。
在國家第一份關于基礎件的文件《機械基礎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發布后,《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又于2011年問世。此外,還有《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也不乏對該產業的支持。
這種來自政府的重視肯定以及多次專門發布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使機械通用零部件的發展在國家層面上有了明確的戰略定位。可以說,基礎零部件發展的重大機遇已經到來。
另外,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已被廣大的行業企業認可并成為自發行動。尤其是在2011年,打造“出新品、做精品、創品牌、爭一流”的企業,已成為行業企業發展戰略部署的首要工作。
據介紹,業內大型企業紛紛充實其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并加大資金投入,針對現代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急需的高端產品進行研究開發。如杭州東華鏈條集團針對高檔汽車自動變速箱所用高精度、高可靠性鏈條加大研發,已成功為一汽等汽車主機廠配套,其研發的航空專用鏈條也獲得成功;而杰牌控股將驅動、傳動、電控優化整合,致力于向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等。
而中小企業則揚長避短,走“專、精、特”之路,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寧波思進機械有限公司與上海大學合作開發研制的環保型多工位高速冷鐓機為緊固件行業提供了新一代專機,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助;而樂清聯軸器廠“特大型萬向聯軸器”的成功制造,解決了我國風電領域大規格萬向聯軸器的瓶頸等。
“2011年會員企業申報協會‘自主創新優秀新產品’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65家單位的107項產品獲獎。”王長明強調說,如果說“十一五”期間行業取得了“規模大”的業績,那么,“十二五”的第一年,行業在“由大向強”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上則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推動了行業進入轉型升級新的發展時期,為行業實現由“制造”向“創造”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企業的品牌建設也卓有成效。以東華鏈條集團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業把企業的品牌建設,毫無例外地列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中,并依據企業具體情況采取了不同的運作方法。如在企業內部生產管理上,實施“TPS”管理、推行“精益生產”模式;在資本運作方面,有針對性地收購國外企業、控股國外企業或與國外企業合資建廠;在營銷網絡方面,加速在國內外建立產品營銷服務站點等。“DONGHUA”商標已在80多個國家或地區完成注冊,并以其高品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成為在國際鏈條產業中非常著名的品牌。
聚集效應日益明顯
產業集聚區集聚效應也日益明顯。2011年,緊固件、齒輪、鏈條行業在集聚區建設和企業協作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集聚區在發展高端產品、著力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時,還注重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推動集聚區的良性發展。如緊固件已形成了寧波、海鹽、溫州、冀南等地的產業集聚區,其產量可以占到緊固件總產量的70%以上。
鏈傳動產業主要集中于江浙兩省。含蓋諸暨、嵊州等地在內的杭州是鏈條企業最為集聚的地區,兩大龍頭企業均在該區,其合計產值可占鏈條行業總產值的30%。而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泰州,其鏈條產業合計產值可占行業總值的20%。
齒輪的集聚區以重慶為主。該地培育了一批以齒輪為重要零部件的配套企業發展,從而形成了國內齒輪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據悉,當地齒輪集聚區在技術、品種、加工能力等方面已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并基本滿足該地區裝備主機發展的配套需求。
與此同時,該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和戰略轉移加快,逐步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如東華鏈條集團繼收購東風農機、興化齒輪、德國KOBO,控股日本EK后,又在興化征地建廠,瞄準高端鏈條產品再上規模;而恒久鏈條集團繼在江西、安徽收購鏈條企業后,繼續擴大規模,在績溪又新建數萬平方米廠房,購置先進設備,在非標異型鏈上再上臺階;還有上海集優集團收購上海高強度螺栓公司和緊固件研究所,深圳航空標準件公司收購上海卓越發展汽配,瑞安標準件公司收購重慶兩個廠轉型生產汽摩配件;浙江溫州、寧波一批零部件企業向江西、冀南轉移等。
“近年來,這種兼并重組、戰略轉移的例子不勝枚舉,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使得零部件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日益明顯。”王長明表示。
他介紹說,依據基礎零部件行業的不同情況,企業以提高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制造為目標加速了技術改造。不少企業結合自身產品的結構調整,在新廠區的建設中,提升了產品制造工藝、設備和節能減排的技術水平,為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性能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錢江彈簧北京公司在定位高端汽車零部件的指導思想下,堅持從設備到工藝高起點定位,按照“低碳工業”和“節能減排”要求,引進德國采用國際領先技術的中頻加熱和具有熱效率高、晶粒細、無脫碳優點的先進熱卷懸架彈簧設備;東睦新材料集團借助資本市場實力,推進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其中投資數億元,實施了針對汽車、摩托車粉末冶金零件的生產線技術改造和環保、節能型壓縮機粉末冶金零件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項目。
“還有浙江乍浦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瞄準緊固件高端產品方向,新建了以國外先進冷鐓機等生產設備為主的高品質產品生產裝備,顯著的優化了企業產品布局和結構。”王長明介紹說。(記者李瞧 解巍)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