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型工業2010年六個方面總結
2020-06-12
湖南在2010年新型工業化經濟在較高平臺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呈現出規模壯大、效益提升、結構優化、后勁增強的發展態勢。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一、支柱行業拉動增長
2010年,在投資持續拉動和市場需求有力的刺激下,工業部分行業的生產潛能得到充分釋放,企業經濟效益水平攀升,對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全省規模工業生產增長貢獻率居前5位的大類行業共實現增加值1995.44億元,同比增長29.6%,增加值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33.9%;對全部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1.0%,拉動規模工業增長9.6個百分點。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41.7%,拉動全省規模生產增長3.0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5%,拉動增長2.1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增長28.7%,拉動增長1.7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23.3%,拉動增長1.4個百分點;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0%,拉動增長1.4個百分點。這五大行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69.50億元,增長40.6%,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34.6%,對全部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5.0%;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373.83億元,增長70.7%,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43.7%,對全部規模工業利潤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57.3%,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成為全省工業38個大類行業中第一個利潤總額突破百億元的大類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165.93億元,比上年增長77.7%。
二、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的發展龍頭和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在促進全省產業集聚發展和工業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0年,全省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221.94億元,同比增長30.0%,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6個百分點;增加值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37.7%,比重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46.0%,拉動規模工業生產增長10.8個百分點。全省每公頃工業用地實現工業增加值570.20萬元,增長18.2%,增幅比上年高1.2個百分點;其中,產業園區每公頃工業用地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個百分點。產業集群發展取得新成果,千億產業進一步壯大。全省工業千億產業達到7個,在上年機械、食品、石化、有色、輕工等5個千億產業基礎上,新增建材和冶金2個千億產業。其中,機械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達4075.28億元,增長47.1%;食品、石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分別為2047.51億元和2024.20億元,分別增長35.7%和38.9%。
三、創新驅動初顯成效
隨著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加速向創新驅動轉型。科技創新支撐要素不斷健全。2010年,全省共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2個和10個,分別比上年增加2個和4個;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65項;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22381件和13873件,分別增長40.3%和66.7%,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438件,增長45.8%。全省研發經費支出161.7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2%,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升。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51.08億元,增長36.4%,增加值總量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3%,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科技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50%;其中,規模工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的31.8%,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3.2%,比重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四、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和統籌部署下,全省通過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依托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拓展需求空間,確保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提升企業發展信心,增強工業發展后勁。一是三大需求均實現較快增長。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21.06億元,同比增長27.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5.26億元,增長19.1%;出口總額79.55億美元,增長44.8%。二是工業投資引資力度持續加大。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879.72億元,增長40.6%;工業投資總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超過3成,達39.5%。全省工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377.38億元,增長21.3%;其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20.8%,引進內資額增長21.6%。三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據省統計局最新的全省工業聯網直報企業生產專項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四季度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發展信心呈現積極變化。與上年同期和2010年三季度相比,分別有92.2%和87.5%的受調查企業四季度的訂貨有所增長或持平,有87.9%和85.3%的企業產品出口有所增長或持平;有83.4%的企業產能在四季度得到正常發揮。從企業對下階段生產經營的預計看,94.2%的受調查企業認為2011年一季度所屬行業生產經營狀況向好或一般,其中持向好態度的企業比重為44.9%;有82.3%的企業預計2011年一季度的生產,與2010年四季度相比將加快或基本持平,其中有3成的企業預計生產將加快。
五、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2010年,工業規模總量快速壯大,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全省實現工業增加值6275.10億元,增長21.2%,增幅比上年快2.7個百分點,增加值總量是2005年的2.9倍。其中,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5890.29億元,增長23.4%,增幅比上年快2.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7位。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104.44億元,增長40.0%;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855.49億元,增長46.1%;實現利稅總額1917.19億元,增長36.6%。工業對經濟增長、財政增收、社會就業的貢獻顯著提高。2010年,第二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0%,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占比達39.5%,比2005年提高6.2個百分點;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6.1%,比2005年高18.9個百分點,均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高。全省實現財政總收入1862.88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工業測試儀器。規模工業企業吸納從業人員255.78萬人,增長9.6%,從業人員總量是2005年的1.5倍。
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2010年,全省工業戰線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力度空前,成效顯著。一是制造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全省規模工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085.92億元,同比增長25.2%,比全省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快1.8個百分點。在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株洲南車等龍頭企業的強勁帶動下,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全省規模工業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401.80億元,增長33.9%,增加值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比重比上年高1.8個百分點。二是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全省規模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20.7%,比規模工業平均水平低2.7個百分點,增加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34.9%,比上年低0.6個百分點。同時,全省節能降耗穩步推進,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繼續保持較快下降的走勢。三是高加工度和高技術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全省規模工業高加工度和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3.5%和30.9%;增加值總量分別占全部規模工業的32.0%和4.6%,分別比上年高1.9個和0.2個百分點。四是產業組織結構合理性增強。全省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過十億元、過百億元企業分別有3590戶、134戶、11戶,比上年分別增加1220戶、34戶、2戶。大企業地位進一步提升。過億元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占全部規模工業的77.3%,比上年高6.2個百分點。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