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優勢明顯 新一輪VLOC訂購熱潮或將掀起
2012-06-19
全球已有不少有實力的船公司擁有VLOC。 資料室 供圖
VLOC作為超大型貨輪、適貨性單一的巨型船舶,在國際航運市場面世至今已有24年時間。如今,全球已有不少有實力的船公司擁有VLOC。經過不斷實踐和優化改良,VLOC在原基礎上又發展出迷你版(20萬噸)和超大型版(40萬噸)巨輪。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VLOC訂購熱潮或將掀起。
由淡水河谷設計的Valemax型VLOC屬于巨輪。該公司公開表示過,Valemax型VLOC是以澳洲必和必拓和力拓礦石商為競爭對象,足見這型船在目前營運環境之下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已經成為長途航線承運礦砂的最經濟、有效、低成本營運的主力船型,深受用家的歡迎。
單位運力造價降低
說到低碳、綠色環保方面,38萬噸VLOC不但降低了單位運力造價,且耗油量和碳排量低于同類型船舶,其船舶效能設計指數(EEDI)的數值已小于2,提前2年達到國際海事組織(IMO)規定的減排基準的要求。
在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中,綠色造船和低碳經濟如出一轍,其核心是達到最高的能源效率和要求最低的有害排放,并提高船舶海洋航運安全。
為此,IMO研究并頒布了一系列船建造和營運的規則、標準和規范。其中,對新建船規定要持續降低EEDI的數值,它是以碳排放量和貨運能力的比值來表明船舶的能效。通過對現有同類型船的統計分析設立排放基準,在基準的基礎上對新船的能效進行控制。EEDI船舶與航速、裝載量或總噸位等有關。
從綠色環保的視角計算,7.5萬噸的EEDI數值為4.56左右,而30萬噸VLOC的EEDI降至2.54左右。可見,船舶大型化大大降低了單位運能的碳排放,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
符合低碳經濟要求
江蘇熔盛重工建造的38萬噸VLOC汲取了現有礦砂船的優點,滿足了IMO發布的有關現有規定、標準和規范。該船技術經濟性能、品質、適造性、性價比等各方面指標都達到世界同類產品先進水準,相應的耗油量和碳排放量也低于同類型船舶,實船試航紀錄的EEDI數值在1.99左右,完全滿足IMO規定在2013年1月1日后開始執行的減排的基準要求。同時,該船以船舶標準評級超過滿分,獲得102分,符合低碳經濟的綠色產品理念。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對開發綠色船舶制定新要求,適用于2012年或之后推出的船型,EEDI在航速基本不變前提下,新船與當前同類型船舶的平均值相比,可望實現11萬噸以下船舶應達到排減20%,11萬噸以上船舶應達到排減10%的目標。
耗油量低海岬型30%
船舶大型化有明顯的規模效益,意味著競爭意識已經愈來愈深入船東的腦海里。VLOC船以艙容量大、低耗能等顯示其優勢,但航線太短一樣無法顯示自己的強項和專長。只有在長途運輸航線上,才發揮作用與優勢。巴克萊銀行近期就干散貨船大型化船舶經濟做了一項調查分析,認為VLOC在巴西圖巴朗港口裝貨到中國青島港卸貨的全航程中,每噸貨物耗油量低于海岬型船達30%。
該銀行香港亞洲海事分析員韋德咸表示,VLOC日耗油量在103至111噸燃油,而載貨量16萬至17萬噸的海岬型船日耗油量是70噸。前者的運量超過后者一倍多,每噸貨物耗油量低于海岬型貨輪達30%。如果按當前的燃油價水平計算,每艘VLOC每年可以節省燃油開支620萬美元。倘若這個評估數字準確,將會掀起新一輪的超大型船的訂購熱潮。
經濟效益方面,VLOC的經濟效益更高。從巴西至中國航線,一艘VLOC的年運輸能力相當于海岬型船年運力的2.3倍。同時,因為航次數的減少,航次相關的費用同時減少(如港口及運河費),加上規模效益帶來的成本節約(如人工相關費用),因此,VLOC的運營成本將大幅低于海岬型船,VLOC的航運經濟效益毋庸置疑。
可控成本明顯降低
若采用海岬型船運輸,從巴西至中國要比西澳至中國運費貴163%。若巴西至中國通過VLOC運輸,一艘VLOC由巴西至中國航線的年運力與一艘海岬型船從西澳到中國的年運力基本相當,但由于VLOC的燃油經濟性更高,因此運營成本將大幅下降,從而使得VLOC的年運營成本較海岬型船從西澳至中國的年運營成本更低,若考慮VLOC船價因素,應基本相當,從而消除了巴西在運輸費用上的劣勢。
船價、可控成本方面,VLOC和海岬型船價預估分別為4852萬美元和3615萬美元,測算VLOC每噸的運輸成本為26.29美元和43.54美元。根據淡水河谷的資料顯示,40萬噸VLOC與30萬噸散貨船相比,在造價固定、銀行利率和油價相同的條件下,從巴西圖巴朗港運送每噸鐵礦石到中國港口,可控成本(并非運價)可降低10%,與17.5萬噸的散貨船相比,可控成本更可降低23%。隨著船只的后續建造,VLOC未來將成為中巴礦石的運輸主流。
由于澳洲三大鐵礦石出口港到中國里程僅為巴西的1/3,約3600里。短距離運輸所產生的排放量有限,無法如長距離運輸凸顯出大型新環保設計船型的環保優勢,基本采用海岬型船。從運輸成本的角度上考慮,短距離運輸也無法凸顯出大型船降低成本方面的優勢。而且除了中國之外,東南亞許多國家對于鐵礦石的需求量并不很大,用海岬型船完全可以滿足。在該航線船舶大型化趨勢一般限定在25萬噸以內。
建分銷中心增競爭力
因此,目前淡水河谷采取的戰略是使用VLOC將鐵礦石從巴西運至亞洲的分銷中心,減少運輸成本,做到鐵礦石在分銷中心出售的時候,價格與澳洲礦相差無幾。之后,才采用海岬型船等更小型的船只轉運到其他亞洲國家。由于馬來西亞在地理位置上比澳洲離亞洲更近,因此其分銷中心的建立,也必將進一步提升巴西礦在亞洲市場上的競爭力。
海岬型船航速14.9節,粗略計算西澳至中國航程單次約15天,每年可往返約10次,年運輸能力達到176萬噸。目前,海岬型船從西澳到中國的租金水平約為7.6美元/噸,每年折舊費300萬美元。(達龔)
最新資訊